News
杨晓音 博鳌报道
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发酵,导致全球消费市场萎缩和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亚洲制造业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其本身是否也面临着改革的机遇和挑战?杉杉集团作为寻求多元发展的老牌服装制造企业,在这样的变革中又经历着怎样调整?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杉杉集团总裁郑永刚先生。
《中国经营报》:中国在制造业改革中机遇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郑永刚:中国不能再走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在中国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价格一直在走高,所以中国首先要转型制造业,再工业化是一种趋势,而产业结构多元化也势不可挡。另外经济结构也需要调整。私人企业和民营企业是生力军,但是国有企业不论是从力量还是经济结构来看都占很高比重,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份额需要调整,生产效率和生产占比是要平衡的。
《中国经营报》:您怎么看待中国制造业的多元化发展?
郑永刚:中国的制造多元化有两种,一种是主动的多元化,这建立在对既有产业良好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和技术深化;另一种是无奈的多元化,民营企业还是没有真正的有一个准入的门槛,所以我们也只能做多元化。事实上杉杉作为民营企业,从低附加值的服装制造业到高科技锂电,然后到金融投资服务业,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是被动的多元化,当然这种被动的多元化也帮助杉杉开拓了产业的新格局。
《中国经营报》:现中国普遍对制造忧心,很多企业甚至放弃实业去做投资了,您怎么看这个?
郑永刚:我觉未来PE、VC,做投资会越来越向专业化发展,现在这种全民做PE、VC的时代不会太长,将来越来越不好做,创业板将来也会成为历史。我想都去做投资,都去做PE的可能性不大,最终还是要回归实业,我觉得这才是产业的基础,是经济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的话,哪来那么多的投资PE的项目。所以,我不看好PE投资,创业投资等等,因为多了就是灾难,物以希为贵。而且有些做的也不是特别专业,游戏规则还亟待完善。但产业转型没有这些投资机构,也是不行的,太多了也不行。这是专业和度的问题。
《中国经营报》:在选择产业布局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战略规划?
郑永刚:我认为制造也改革应该有限度多元化。从杉杉角度来讲,我们只做我们熟悉的上下游。我们的主业还是两个实业,一个是服装,一个是新能源,这两个还是实业,而且我们坚持实业,我们从来没有动摇过,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分别还做了一些投资啊,做了一些商业地产。实际这个商业地产,像奥特莱斯也是为服装业的延伸,就是它走向市场的一个关联产业,我觉得我们的多元化还是比较有分寸的。
《中国经营报》:谷歌没做房地产,也没有去澳洲买矿,但是他确实拿出相当一部分钱投资非核心行业,70%在最关键的搜索行业,剩下20%是跟它相关的技术层面,另外10%是非信息技术的高科技行业。您认为制造业起家的企业产业构成比例应该是怎样的?
郑永刚:没有专业化的程度,不会成为世界上搜索引擎的老大,我们的行业不一样,但是道理相通,杉杉以服装起家,现在服装制造仍然占据很大的份额。另外服装行业是全面市场化的行业,服装业要做的很扎实也需要技术,我们不能有巨大的库存,还要兼顾品牌市场。服装业是时尚产业,我们一每季更换新品,并以奢侈品巨头杰尼亚作标杆,我们主要做正装和高档商务的服装为主,定位中高档。以国内品牌、国际合资品牌和高端定制为三块主要业务。一句话,制造业多元化要建立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否则毫无意义。
《中国经营报》:杉杉的业务从衣服到高科技的锂电业务,再到金融服务业,您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郑永刚:以前做服装主业时不会做衣服,做锂电池材料也插不上手,金融服务业更是不懂,但是我的特长是决策和用人,在正确的战略决策上,使用最专业人才这就是杉杉能一直走到今天,而且走的还不错的原因。
说到用人,我原来有90%的股份,现在只占有40%,大量的股份都以很便宜的价钱送给那些专业人士了。99年杉杉刚开始做锂电池材料,为什么能够做成?因为杉杉把中国唯一的碳素研究所兼并过来,中国唯一懂得这个技术的一批科学家全部为杉杉所用,为了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我有一阵子天天为他们的爱人和孩子在浦东奔忙,帮他们解决买房子,找工作,为子女解决上学问题。小企业家注重财富,大企业家注重事业,把事业做成了以后,钱自然是推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