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新闻

News

商会动态

  • 首页
  • >
  • 商会新闻
  • >
  • 商会动态

专访商会会长庄晓天:金融改革就是一次比一次深入的解放思想

2013.10.25 上海证券报

  ◎他参与设计了上海商业系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路径,成为中国商业系统改革的标本;

 

  ◎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办时,他是分管副市长兼上海市证改办主任,参与设计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

 

  ◎他筹建了上海浦发银行(600000行情,股吧)、上海银行,并且冲破各种阻力,力主上海浦发银行上市,拉开了银行成批上市的序幕;

 

  ◎他是改革开放30周年的亲历者,也是见证人。

 

  人物简介

 

  庄晓天,宁波镇海人,1932年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市禽蛋联合加工厂副科长,上海市禽蛋公司党委副书记、公司副经理,上海市第二商业局副局长、党委书记,上海市第一商业局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财贸工作委员会书记,上海市副市长。上海浦发银行首任董事长、上海银行首任董事长。现为上海市宁波商会会长。

 

  ⊙本报记者 朱国栋

 

  2008年5月1日,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即将通车。这座大桥让上海与宁波等浙东、浙南城市的距离缩短了100多公里。大桥建成后,苏南乃至安徽等地区将成为宁波北仑港的经济腹地。毫无疑问,这座大桥的建成,将对长三角未来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这座大桥的最初提议者——原上海市副市长、原上海浦发银行、上海银行首任董事长庄晓天,对杭州湾大桥的即将通车,感慨万千。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庄晓天在参观宁波北仑港时,就看到了北仑港作为世界一流深水良港的地理优势。囿于当时宁波经济腹地有限,而上海港饱和势头已经初显,庄晓天萌生了建设杭州湾跨海通道的设想。

 

  1993年,刚从上海市副市长位置上退下来的庄晓天,在宁波市的一次座谈会上提出了建造杭州湾跨海通道的建议,得到宁波市领导的支持。

 

  追溯历史,从改革开放初的1980年起,庄晓天就开始先后担任上海市第二商业局副局长、党委书记,市第一商业局党委书记,市财贸党委书记。1988年4月-1993年2月,又担任上海市副市长。1993年2月起,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1995年,又兼任上海银行董事长。

 

  庄晓天是改革开放30周年的亲历者,也是见证人。在他任职期间,参与设计了上海商业系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路径,成为中国商业系统改革的标本;他参与设计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办时,庄晓天是分管副市长兼上海市证改办主任;他筹建了上海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他冲破各种阻力,力主上海浦发银行上市,拉开了银行成批上市的序幕。

 

  回顾改革开放风雨30年,庄晓天始终强调一句话:解放思想不只是一句口号,更要看实际行动。

 

  亲历商业系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全程

 

  庄晓天担任的第一个重要职务是上海市第二商业局副局长、党委书记。在当时,肉禽蛋、蔬菜、糖酒、水果、饭店旅馆都属第二商业局管辖。

 

  在庄晓天的记忆中,在担任第二商业局党委书记期间,建冷库是其中一件大事。“当时副食品的供应是靠天吃饭,每年春秋两季,蔬菜和肉类供应十分充足,但到了夏天和冬天,供应就很少,当时我们为了平衡供应,想到了通过大量建冷库的办法,将许多食品冷藏到冬天或夏天出售。”庄晓天在任第二商业局副局长、党委书记期间,共建成了20万吨的冷库,其中最大的吴泾冷库容量达5.2万吨容量,到现在还在发挥重要作用,从那以后,上海到现在都没有大规模建过冷库。

 

  20世纪80年代中期,庄晓天被提拔为上海市委财贸委书记,后担任上海市副市长。在这期间,庄晓天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实现商业系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庄晓天告诉记者:“当时整个商业系统的供应情况开始好转,国家也提出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当时考虑到稳定因素,我们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首先开放的是最容易市场化供应的东西,比如蔬菜、豆制品、干果等等,这些副食品运起来方便,而且对生活影响不大,所以我们把副食品都放开了;然后,我们把肉禽蛋放开供应;第三步是放开粮食、布票和糖酒等重要物资。”

 

  为了应对市场震荡,庄晓天还领导设计了价格双轨制,他告诉记者,“当时我们是两种价格都执行,计划内的商品价格便宜,但高收入者也可以花高一点的价钱买自由市场的"黑市货",经过3年时间,商品的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逐步接轨。”

 

  因为庄晓天领导下的改革措施稳妥且效果显著,上海的改革经验在周边省份推广开来。

 

  证券市场起步真是摸着石头过河

 

  庄晓天在任期间,所推行的改革中,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庄晓天当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兼任证改办主任,证券市场是他分管的部门之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人的资本意识和理财观念启蒙较早。早在20世纪80年代,上海就有证券公开交易。1984年11月,中国第一个股份制公司———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这就是现在的方正科技。

 

  “正因为证券市场的不断发育,普通民众的理财意识逐渐启蒙,所以成立证券交易所的时机也逐渐成熟,”庄晓天对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开放证券市场后,涨跌停板的限制是0.5%和1.0%,所以股票天天涨停板。股民拼命要买股票,一开始,是几万人买股票,上海人、外地人都有,过了一段时间后,就是几十万人排队买股票,当时成为上海经济生活中的大热点。”

 

  尽管股市活跃让庄晓天等分管领导十分欣喜,但当时电子交易还很少,所以股民要到交易所或营业部现场交易,股民排队成为当时的一大景观。庄晓天告诉记者:“那时候有人在凌晨1、2点钟就起床排队买股票,我们当时很怕人多出事情,就想了个办法,就是通过发行认购证解决排队问题。认购证这个东西就是我们创造出来的,那时候我们没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

 

  事后证明,上海的认购证制度确实可以解决排队问题,而深圳的1992年“8.10”新股认购事件,证明了上海发行认购证的决策确实是防患于未然。1992年8月9日-11日,深圳以发售认股抽签表的方式发行5亿元新股。从8日起,有超过100万的当地及全国各地的准股民在全市302个发售网点前排起长龙,准备购买百元一张的抽签表。9日早晨开始发售时尚能维持一定的秩序,但后因一些网点组织工作出现问题,造成秩序混乱,并发生冲突。到8月10日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发生骚乱。

 

  除了发行认购证之外,当时上海证券监管当局认为市场之所以出现一股难求的局面,主要是当时的证券交易只局限于8大股,所以迫在眉睫的就是发行新股。庄晓天告诉记者:“当时还没有成立证监会,所以公司上市还是我们上海这边自己搞,我们要求上海各个部门,比如商业系统、农业、机电等许多专业部门找一批企业,我们对企业的要求是资产质量比较好,利润不错,而且有发展前途,让各个部门自己审查,自己负责,这些企业就被我们推荐上市,半年时间内新上市企业达几十家,这样一下子增加了股票供给,股市马上就平衡下来,股民也趋于理性。”

 

  A股和B股的分类也始于庄晓天分管上海证券市场期间,当时考虑的正是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股市的金融安全问题,庄晓天说:“境外投资者很有经验,当时我们就考虑到了金融安全问题,我们担心他们兴风作浪,把股市炒得很高然后逃走,所以把A股、B股分开,他们可以投资B股。这个制度也是我们首创,我们搞了B股之后,深圳后面也搞了起来。”

 

  浦发银行上市开创了金融市场新时代

 

  1993年,年已61岁的庄晓天从上海市副市长的位置退下来。当时,上海正在筹建上海浦发银行,庄晓天成为了浦发银行首任董事长。1995年,上海银行开始筹建,庄晓天又兼任上海银行董事长。

 

  庄晓天跟记者介绍了浦发银行创办前后的背景,他说:“那时上海没有一家本地银行,1992年时,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经济龙头的地位日益显现,迫切需要金融支持,当时市委市政府领导向小平同志作了汇报,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打了报告,得到批准后,正好我作为副市长已到退休年龄,所以市委市政府决定让我去筹建这个银行。当时上海市计委的一个副主任任行长,我当董事长。我在浦发银行工作了8年,那时原始资本金是10亿元人民币。浦发银行10多年里发展迅速。根据2007年年报,浦发银行2007年的净利润就有近55亿元,总资产近万亿元。一开始,浦发银行是一个重点在长三角发展的区域性银行,到了1995年,我们在北京设立了分行,开始成为全国性商业银行,到现在,全国主要城市,浦发都有分行。”

 

  除了筹建浦发银行外,冲破各种阻力让浦发银行上市,也让庄晓天记忆犹新。在向记者描述经过时,庄晓天谈到,“1997年香港回归时,我在香港参加一个会议,会议上很多记者采访我,他们问:"浦发银行接下去有什么打算?"我说下一步打算让浦发银行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让浦发银行加快发展,壮大步伐。回到上海后,不少人跟我说,"你对境外媒体这么说不恰当,现在国家规定银行不能上市,你怎么跟香港记者说浦发下一步想上市呢?"当时我就反问,"既然企业可以向银行募集资金,可以在股市融资,我们银行为什么不能上市募集资金呢?国外银行不是都在上市么?"”

 

  经过一番准备后,1998年底,庄晓天把上市事宜反映到中国人民银行(当时银监会还没成立)。“我们经过很长的一番波折后,到了1999年才实现上市。但你看看,我们打破禁令后,有多少银行跟在我们后面上市了?”庄晓天对浦发银行上市的创举颇为自豪。

 

  当时,上海银行的筹建也是庄晓天负责,他告诉记者:“当时上海有很多信用社,共青团、街道等各个系统都有,属不同分管部门,财务状况也很不一样,市里让我去筹建上海银行(当时叫上海城市合作银行),就是希望能把它们捏到一起。当时各个信用社的待遇很好,要他们撤并阻力很大,但我做他们工作,我说现在你们是小舢板,集合起来才能组成航空母舰,大家要团结起来,要有合作精神。另外,我们也给这些信用社人员合理的待遇,最终重组比较成功。”

 

  杭州湾大桥将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庄晓天,地道的宁波人。1932年出生在宁波镇海,他创办了上海市宁波商会并任会长,而提议建设杭州湾大桥,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他的宁波情结。

 

  20世纪80年代中期,庄晓天在参观正在开发中的北仑港时,发现北仑港和国际著名的鹿特丹港及新加坡港相比,水更深、港更宽,外面还有金塘岛挡风,完全是世界一流的深水良港。但他同时也发现,当时宁波属于交通线末端,经济腹地有限,而上海港口饱和的势头已初显,于是开始萌发建立杭州湾通道的设想。

 

  后来,庄晓天与宁波同乡、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倪天增(倪毕业于建筑工程专业)探讨,后者认为方案可行。之后,庄晓天又找来两院院士、著名桥梁专家、时任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交流,后者也认为在工程上这个方案可行。

 

  于是,1993年在宁波市领导召开征求宁波籍人士对家乡建设意见的一次会议上,庄晓天大胆提出了建造跨海大桥的建议,得到宁波市领导的重视和全力支持。

 

  1994年,在庄晓天的主持下,由上海市宁波经促会(庄晓天时任会长)出面正式向市科委和市计委写了《关于建设杭州湾越湾通道工程的建议》,并抄报给上海、宁波两地政府,建议书中列举了建造杭州湾越湾通道工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给沪甬两地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初步分析,当时建议报告对越湾通道提出了两个设想,一是造桥,二是建隧道。

 

  而今,杭州湾大桥即将在2008年5月1日通车,谈及大桥建成后将对沪甬乃至长三角经济带来的促进作用时,庄晓天说:“中国要建东北亚航运中心,日本的神户港、韩国的釜山港也都有这样的想法。作为竞争对手,上海港应该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整个长三角港群都应该包括在内,宁波港是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形成这个航运中心,两座桥的作用很大,一座是到洋山的东海大桥,另一座就是到宁波的杭州湾大桥。两座桥建成后,在和上海港群的竞争中,都要建航运中心,目前世界十大港口中,上海是第三,宁波是第四,上海很快就是第一位了,两个港口产生合力后,那就更加不得了。杭州湾大桥搞起来后,对江苏、浙江和上海经济的促进作用肯定很大。运输成本降低了,时间成本也降低了。以石化工业为例,宁波石化工业很发达,杭州湾对岸的嘉兴也在规划石化工业,上海接壤嘉兴的那一带,即上海的石化工业集中地,都在这边。上海、嘉兴和宁波,届时就可以形成一条中国最大、世界少有的化工产业带了。”

 

  庄晓天认为,杭州湾大桥对宁波和上海是双赢。“杭州湾大桥的最大作用就是加速宁波企业迁移到上海的步伐。”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宁波企业把企业的重要部门,科研部门和销售部门,都放在了上海;宁波企业也常给上海企业做配套。比如汽车工业,许多汽车零配件业务转移到了宁波。而杭州湾大桥开通后,宁波和上海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宁波企业会把总部和重要部门设在上海。”

 

  除此之外,庄晓天认为,杭州湾大桥建成后,上海到长三角每个重要城市都可以实现3小时交通圈,在这样便捷的交通条件下,长三角城市群才有意义。

 

  外资并不一定意味着金融安全

 

  按照常人的想法,成就斐然的庄晓天完全可以过上比较悠闲的退休生活,但他还是闲不住,除了已创建的上海市宁波商会外,他还在筹建世界华人宁波商会。除此之外,庄晓天还在筹建民营金融机构,该机构已处于实质性操作阶段,正待有关部门批准。据庄晓天介绍,这家金融机构总部在上海浦东,以民间资本为主。

 

  作为中国资深金融人士,庄晓天认为,目前中国金融格局已比较完善,但是在所有制结构上,还需更多的突破。庄晓天告诉记者:“目前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资本金来源主要是国有股和外资股,民营资本还处于弱势地位。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金融机构还不多,在金融领域,我认为应该给民资以国民待遇。”

 

  之所以持这种观点,庄晓天认为:“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大量引进了外资,治理结构确实得到了改善,经过几年的金融改革,培养了大批的本土金融人才,所以我想,中国人完全可以管好自己的银行、保险公司。”

 

  庄晓天还认为,其实外资并不一定意味着金融安全。他告诉记者:“现在金融产品创新很多,许多金融产品都酝酿着风险,比如次级贷。我觉得美国次级贷危机至少破灭了一个神话,那就是欧美老牌金融大鳄的危机控制能力就一定很强,现在次级贷危机,花旗银行等老牌金融机构都出现了巨亏,所以我们对外资金融机构不该盲目崇拜,他们能做到的业绩,中国民间投资人、中国本土金融人才也能做到。”

 

     (原题为:专访原上海市副市长、原上海浦发银行、上海银行首任董事长庄晓天:金融改革就是一次比一次深入的解放思想)

Copyright© 2013-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宁波商会

沪ICP备05003050号-10